网站首页

书法作品

诗词作品

作品用章

生活动态

社会评介

 

 

能诗、能书、能画的赵凤桐

(摘自2003年12月9日《保定晚报》作者:王春元)

  赵凤桐生于保定市定州西四旺村,早年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曾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培训班,此后数十年,不管工作单位几经变换,名誉地位几多攀升,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保定,成为保定人特别熟知的著名书画家。
  保定人熟知赵凤桐,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根植于燕赵大地和唱响乡土情怀几十年如一日的本地书画家,尤其还因为他能诗、能书、能画,具有总揽诗、书、画为一身的高深造诣和艺术修养。
  人们经常可以从一些报章杂志上发现选登的赵凤桐的古体诗词,有歌颂盛世的,有怀念伟人的,有题画咏史的,有描写自然风光的,题材广泛,诗味浓郁,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真情动人。北宋大家张舜民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大文豪苏轼更写出了关于诗与画的隽永之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清初,我国绘画美学家石涛写道: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由于赵凤桐深谙中国诗词且又能书擅画,很自然地就会将诗的“性情”与画的“境趣”浑化融合为自身的审美修养,在他的书法和给画艺术创作上,既注重对审美客体(境趣)的刻画,同时又将审美主体(性情)深入到对审美客体的审视与表现中去,从而使其书法和给画放笔纵情,情流于墨。从尺幅小品到鸿篇巨制,无不充满诗人的情怀和画家、书法家特有的文化内涵而引人入胜,每幅作品均可构成气韵与意象的和谐境界。
  我们一起来欣赏赵凤桐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古人说“书,心画也”。将文字上升为书法艺术,区别在于文字所体现的是功能性,而书法所追求的是审美性。书法既不能完全摆脱文字符号的固有辨别形式,又必须不受文字空间占有形态的束缚。书法艺术应该讲究笔法、结体、运行的精神,然而文字表意又总是影响着书家和欣赏者的情感。赵凤桐敏悟到文字与书法之间既顾影随形,又应特立独行的微妙关系。且看他所擅长的行草,那种滞涩有韵、拖笔增奇的意趣,分明是诗的意境与绘画造型意象对书法艺术的密切影响,敢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疏则空灵无物,密则笔透重围,不计一横一竖之得失,而求整幅书法作品的气韵与内涵。
  诗情涌动,画意激荡,无疑会将赵凤桐书法的抽象性符号赋予艺术的生命活力,从而感染欣赏者。
  对古体诗词的研究和涉猎,在书道的上扎实的基本功,为赵凤桐的绘画艺术填充了丰富的营养。古人说“书画同源”,石涛认为画是画是“写”的,李苦禅则强调“画到书为高度”。赵凤桐深知,中国画的突出特征是“以写为法,以骨为质”,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形式语言,因此他充分发挥书法运笔的凝聚与疏朗、起收与张力而极尽刚柔变化,同时把握墨色的层次、虚实和杜泣关系,从容、轻松且满怀激情地描绘其亲历视觉感受与诗意相融合的绘画艺术作品。兴起笔落而得心应手,勾勒渲染而挥洒自如,于是让我们看到了“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大千世界”。
  中国书画艺术创作的成功与否及其作品的品位高低,固然首先要依赖坚实的造型基础和笔墨功力,然而更取决于书画家的创意灵感、艺术想象力、人文素质和审美水平。艺术家应不拘于真实视觉物象及前人成法的局限,进而追求个人作品的神韵、意境、情趣、格调等重要元素与内涵,表达并体现“人是艺术的主体,心是艺术的灵魂,形象是艺术家的生活感受、时代激情和精神气质的对象化”。所谓文如其人,我们不难发现:赵凤桐才思敏捷,拥有丰厚的文化学养且富于生活感悟和创作激情,他的书画作品不单表达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着力诠释“心物统一,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十分鲜明地体现着他本人艺术想象力的自由驰骋。
  市政协文教委副主任,中国书协会员,有着多种桂冠的赵凤桐已过知天命之年。而按一般书画家都长寿的规律来看,他不过是生正逢时的人到中年,艺术之路还很长。愿赵凤桐和他的诗、书、画永驻生机。

 


赵凤桐书画工作室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191663718 0312-3150396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政府宿舍5号区8-2-201 邮编:071051